曹云金重新给相声下定义,句句不提郭德纲,却句句提醒郭德纲
发布日期:2025-10-12 01:27    点击次数:60

相声艺术的本质与当代发展路径探讨

关于相声艺术的评判标准,业内始终存在多元见解。部分从业者主张相声应当追求高雅格调,有些则认为其核心在于教化功能,而更多表演者坚持1"笑果1"才是这门艺术的生命线。

作为当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相声团体,德云社确实将这门传统艺术的商业价值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郭德纲所取得的行业地位,在某些维度上甚至超越了传统相声三大家族的辉煌时期。然而这种市场成功是否意味着其艺术理念就是唯一正确的方向?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。

展开剩余69%

近期,前德云社知名演员曹云金在某公开活动中重新阐释了相声的定义。这位曾被誉为1"德云四少1"之一的演员,其舞台风格一度深得郭德纲真传,说学逗唱样样精湛。2010年离开德云社后,经过十五年沉淀,曹云金在网络相声直播领域开辟了新天地,成为深受年轻观众喜爱的表演者。

他在节目中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:1"相声演员的本质是为观众服务。追求娱乐效果无可厚非,但必须遵循相声的艺术规律。真正的相声应该通过说学逗唱的基本功来制造笑料,而非简单堆砌网络段子。如果仅靠零散的包袱拼凑,那与脱口秀无异。我们肩负着传承传统的责任,若一味依赖插科打诨、怪腔怪调,虽能博人一笑,却是在助长基本功的荒废。传统艺术的根基绝不能丢弃。1"

这番论述显然在娱乐性之外,对相声的艺术本体提出了更高要求。尽管未直接点名,其观点与德云社近年来的表演风格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从商业角度看,郭德纲团队确实创造了惊人的票房神话,每场演出都一票难求。但艺术层面,其作品屡被批评流于低俗,某些表演甚至被质疑是否还能称为相声——尤其是岳云鹏以夸张表情和即兴互动为主的演出,与传统相声的表演范式相去甚远。

当下虽无人能撼动德云社的市场地位,但若想保持长久生命力,必须回归1"说学逗唱1"的艺术本质。这种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电影界的相似境况:当下大热的喜剧演员如贾玲、沈腾,其作品依赖密集笑点而非扎实的叙事,这也解释了为何他们的电影难以达到周星驰经典之作的艺术高度。

值得玩味的是,业内同行常感慨1"怀念2005年的郭德纲1"。那个时期的他潜心创作,产出了《我这一辈子》《西征梦》等经典作品。但随着商业版图扩张,德云社的作品质量明显下滑,真正遵循传统相声规范的表演日渐稀少,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跨界表演和浅薄的搞笑手段。这种演变轨迹,或许正是当代传统艺术面临商业化冲击的一个典型样本。

发布于:福建省